新媒體人容易踩的“雷” |
作者:本站 發布時間:2021-08-30 瀏覽:307次 |
顯然,新媒體的浪潮現在已經越翻越高,總有人在唱衰,然而并沒卵用。 新的平臺越來越多,新的內容形式百家爭鳴,新的玩法層出不窮,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進入新媒體行業,過去公眾號大火的時候可能很多企業沒開通公眾號,現在再看這些企業至少都在做一個新媒體平臺,不做會慌??! 雖說新媒體行業早已從過去野蠻式增長,變成了現在的精細化運作。但我發現,很多新媒體人踩的雷基本相似,還真是蒼天饒過誰。 這一次,老賊就來聊聊新媒體人最容易踩的雷,都是大實話。如果已踩,你我共勉;如果還未踩,及時排雷??!
一、新媒體平臺不是企業內刊 非得整天對外發自己公司的企業文化、精神、領導講話、團建新聞等等。 做內刊沒問題,可以專門弄個對內平臺自己嗨啊,對外這么干那不是等于發瘋嗎!還一個勁說為啥粉絲不關注!企業新媒體平臺應該是獨立的,致力于解決企業品牌、公關、營銷、用戶經營等問題,如果往內刊發展,不如不做。
二、過于關注玩法和形式 做新媒體,一定要首先對公司現狀、現有可利用資源、以及產品有全盤了解,而且應該是深入了解。脫離企業本身去做新媒體,那就是耍流氓。連品牌和產品都不能了然于心的心,不是合格的新媒體人。 如果你是做個人自媒體,那也要先思考清楚自己的定位、現有的資源以及能提供的服務,這比多學幾個玩法重要百倍。
三、老板領導一干涉就自暴自棄 首先,新媒體這行還在高速發展,沒有說誰有多專業,誰又是個傻子。第二,千萬別老板說什么你就做什么,沒做好他會很不爽,老板的需求不一定就是你理解的需求。 第三,不管你的領導還是老板,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新媒體人確實會有所不同,但都是希望企業新媒體能創造更大價值,之所以會去 “瞎指揮”,還是因為心里沒底。你要做的是認真聽他們講,然后做出超出他們預期的成績,我相信瞎BB的人會變少。
四、硬生生干成一個小透明 為什么要是營銷人品牌人,因為你得學會樹立自己的專業感以及自我品牌包裝,你要往那一站往那一說往那一頓操作,別人就知道這是個專業新媒體,是個高手,而不只是個小編,更不是個打雜的。 千萬別指望別人花時間去讀懂你,你要自己干得光芒四射。
五、錯付了不適合的新媒體平臺 不同的新媒體人,根據自己能力、資源、發展方向的等的不同,適合做的平臺也不一樣,錯付了平臺,當然就踩了雷。 其實新媒體平臺有很多,賺錢方式也有很多,隨便組合一下都有幾十種做新媒體的模式和方向。給大家列個思路框架,好好去思考一下你適合怎么做。
自媒體內容形式:圖文、短視頻、音頻、問答、直播、條漫、vlog等。 那問題來了,這話外音好像是,你給了我錢我就能把這事干好??墒聦嵢绱藛??完全不是!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你給了錢也不知道怎么花,或者說怎么花得漂亮。這絕對是個大坑大雷。 所以別總吐槽企業不投錢,花錢是個大學問,有時候做新媒體花錢比不花還難。你得先去學會如何花錢,如何才能保證投資回報率最大。
七、借鑒學習僅限于同行業 學習同行沒毛病,問題在于只關注本行業的號,太狹隘!學習應該是博采眾長,新媒體是通的,你不要什么都跟在同行屁股后面,這不會有什么明顯優勢,而且時間長了很難跳出。 反而多去跨行,看看不同行業的新媒體,甚至是不同平臺上的新媒體是怎么做的,去拆解那些做得好的,相信收獲會更大。
八、無腦追熱點 但不是所有的熱點我們都要去追,也不是所有的熱點都適合去追,對熱點首先要有一些判斷標準,雷就埋在這里。 首先要看這個熱點的火熱程度或受關注程度;然后得看它的傳播性,破圈層的能力如何;接著再看熱點的話題性怎么樣,比如有爭議、有漏洞、有群體指向、情緒激烈、開放話題、與 “我” 相關、有延展性等。 最重要的還有兩點,一是相關度,是否與你定位相關,且是否與目標用戶相關;二是風險度,必須考慮風險,保持底線、價值觀以及平臺規范。
九、混群 “學習” 真的沒啥用,還不如去好好鞏固自己的硬實力,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產品,花更多精力把內容打磨好。我一直覺得大多新媒體人現有的知識其實夠用了,關鍵是狠執行。
十、做新媒體,文筆好最關鍵 對于新媒體運營來說,重點不是你把文字說得多么漂亮,而是你對用戶有多了解,你的選題是什么,你想傳遞出來的是什么觀點以及情緒是什么。 很多新媒體大V,你要說文采,其實也就那樣,但他們贏在對世界的敏感度、對生活的思考、與眾不同的觀察、特別的經歷以及自己多年的生活積累。 學我者生,似我者死,不就是這個意思嗎?內核的東西,還得是新媒體人一點一滴去修煉。
十一、極其害怕取關 任何一個新媒體平臺,取關掉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基本越頭部的大號每天掉粉越多。我們要重點關注取關背后的事兒! 要考慮的是用戶為什么取關?這些取關的是我的精準用戶嗎?如何搭建更穩定的用戶增長體系以及轉化體系?
十二、瞧不上所謂的員工轉發 還是太年輕??!其實如果企業員工很多,那這群人一定得用起來,并且要用得徹底。很多大平臺的新媒體啟動流量就是靠自己的員工,沒什么Low B的,自己員工都不想打開的內容才真正叫Low。 你可能更應該想的是,我應該如何把這邊的這幫人好好用起來,如何讓他們自主自愿就非常樂意幫我傳播。
十三、違規侵權 用這些東西一定要謹慎,越是涉及到商業利益,越是你的內容用于商業目的時,越要小心。不管是圖片還是視頻,能原創就原創,字體就用免費字體,原創不了的可以到一些可商用的網站上去找,或者現在很多新媒體平臺本身就提供了免費圖庫,用那里面的安全。 另外,特別是涉及到國家黨政內容的,最好不要碰,不是相關官方號一定要避而遠之!
十四、離職單干新媒體 但我還是建議不要輕易辭職搞新媒體,對于大多數人剛開始做的人,短時間沒什么收入,一旦離職沒了錢,會非常焦慮,每天想得最多的不會是把內容做好,而是怎么漲粉,怎么弄閱讀量賺錢。 這很容易走偏,且心態完全會變得不同,不能保持一個很好的創作狀態,結果是無盡的焦慮和急切。
十五、不真誠,端著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,你裝腔作勢地來表達,不僅顯得假,還與你個人的習慣格格不入。強行為之,沒有靈魂。用自己的風格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,這可能是你最強大的武器。 真沒必要端著,心存敬畏,保持謙卑,真誠地去溝通與進步,這條路長到你本根看不到盡頭。
十六、活在新媒體的 “套子” 里 新媒體人也一樣,我們把新媒體當天,感覺新媒體無所不能,感覺新媒體就是全世界。實際上在很多行業,新媒體的影響微乎其微,在很多企業,新媒體創造出的價值有如毛毛雨。 之前看到一個段子說:絕大多數企業的新媒體運營,按用人標準應該給15k,實際只給了8k,而最終給企業帶來的價值只有2k。
這很真實,也是現狀。你在“套子”里覺得老板不專業,領導傻,而實際上呢,在他們的世界里有太多比新媒體更需要去做,更需要重視的。 |